取消
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我公司針對山東地區某尾礦庫進行礦山環境治理修復,綜合采用了源頭控制、自然衰減、長效監管等的環境風險管控思路,開展了礦山環境修復治理工作,治理取得較好的效果,修復治理成果圓滿通過評審組評審與驗收。該尾礦庫環境治理修復案例為我公司積累了大量的經驗,為后續開展尾礦庫環境治理修復工作提供了案例支撐。
根據前提調查結果該尾礦庫底部存在含硫酸鹽、氯離子、高錳酸鉀指數、氨氮含量滲濾液泄漏問題。為盡快控制滲濾液對周邊環境的不利影響,遵循“源頭控制、自然衰減、長效監管”的環境風險管控思路,綜合確定采用源頭減量措施、排海工程、隔離工程、水力控制、自然衰減及長期環境監管等措施開展尾礦庫環境治理修復,控制和極大限度減輕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經過現場多次勘察與技術論證,發現該尾礦庫地下水污染治理和修復存在以下難題:
(1)該尾礦庫底部防滲膜出現破損情況,尾礦渣滲濾液不斷下滲進入地下水,隨地下水流入下游區域,對下農田、游村莊以及居民飲用水安全造成了威脅,而由于巨大的工程量和不可接受的環境損害,當前很難探尋及修復破損區域;
(2)該尾礦庫地處區域地勢復雜,周邊的排水系統不完善,在加上降雨及地表徑流進入庫區,增加庫區堰塞湖積水,進而增加了滲濾液出流量和壩體水壓,而短時間很難實現切實有效的治理效果;
(3)該尾礦庫周邊地質結構復雜,地層主要包括了雜填土、礫砂、強風化巖層和中風化巖層,雜填土層厚度小,潛水層主要以礫砂為主,滲透系數極大,一般在50-100 m/d,單井涌水量為約500 m3/d,水流阻斷施工難度大,且存在一定的穩定性風險,給尾礦庫的環境修復和治理增加了地質風險。
經與評審組討論和溝通,并參考其他類似工程項目經驗,對上述難點提出如下解決方案:
(1)在源頭減量措施中建議尾礦堆體封頂,設計排水系統,防止降雨形成的地表徑流進入尾礦庫;堆場底部防滲膜下部設置排滲盲溝,將地下水收集到集水池中;
(2)在尾礦庫周邊布設降水井的方式人工改變尾礦庫周邊區域地下水水位及動水壓力的方向,制造合適的水位差,以此改變與引導地下水流,防止污染地下水擴散至敏感區域,降低污染物的擴散能力,極大程度的削減污染物擴散至敏感區域帶來的危險風險;
(3)對降水井系統、尾礦庫周邊區域水位及其污染指標監控系統等進行運行維護和管理。
依照上述解決方案,該尾礦庫地下水污染修復和治理取得較好的效果,修復治理成果圓滿通過評審組評審與驗收。該尾礦庫環境治理修復案例為我公司積累了大量的經驗,為后續開展尾礦庫環境治理修復工作提供了案例支撐。
相關案例
RELATED CASE